一文看透2020年「4大商业机遇」
有人问,2019即将过去,2020会有什么变化?
在作者看来,2019年的关键词是“突围”;2020年的关键词,是“潜行”。
以下,Enjoy: 常识君|有话说
我想起一次去厦门参加活动,台风肆虐之后,65万株大树被吹倒,满目疮痍。今年很多企业就像那些大树一样,不幸倒下了。
但我们很幸运,在2019年渐冷的环境里,从包围圈艰难突围,活了下来。
2020年,依然充满变化,“树”欲静而“风”不止。
我认为,未来至少还会有四股强“风”:技术趋势、结构红利、商业机遇、经济周期。
未来路阻且长,但看懂“风”会怎么吹,能更好帮助我们埋头潜行。
01
第一股风:技术趋势
首先我们聊聊,技术趋势。
趋势是一旦往前走,就再也不会回头的东西。我们只能跟着趋势,一路狂奔。
而一切趋势的变化,都是技术驱动的。技术,也是打破商业阶层固化的重锤。
2019年,我给出五个字母ABCDE,分别代表着AI(人工智能)、Blockchain(区块链)、Cloud(云)、Data(数据)、Energy(新能源)。
这些技术在今年得到大量关注,刷屏全网。比如现在以云计算业务为主的微软,市值屡破万亿;比如蔚来、特斯拉等电动车公司,频频占据报纸头条。比如很多很多。
可以预见,这五个字母未来依然会深刻影响和改变商业世界。
除了这五个字母,2020年,还有哪些技术会给商业带来重大变化?
5G+AIoT+Robot+DNA。
5G的概念,在今年变得非常火热。
但在预测5G技术带来的重大变化前,要先知道,什么是5G?
我先试图用尽量简单的语言,帮你理解5G的特点。
5G这项技术最大的不同,就是这三个词:高带宽,低时延,大通量。
高带宽,是指上网速度更快。
有多快?给你一组数据作为对比:
4G时代,上网的最快速度理论上是1Gbps。而5G时代,上网的最快速度理论上是20Gbps。
5G比4G,快20倍。
低时延,简单来说是指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。
比如医生正在对着影像进行远程手术,这一刀切下去,如果影像从大洋彼岸传回来要等很久,那可能会直接导致病人的生命安全。
我们对高带宽的速度感知会更加明显,但是5G低时延的特点,对于商业的影响更加重要。
4G的时延大约是10ms,5G大约是1ms。
5G的时延效率,比4G提升了10倍。
大通量,是指5G基站可以同时让多少台设备连接进来。
参加跨年演唱会、跨年演讲等等活动,现场信号经常不好,打不了电话,发不了朋友圈,这就是因为通量太小。
4G在每平方公里,大概可以连接10万个设备,但到了5G时代,每平方公里大概可以连接100万个设备。
5G比4G的通量,又大了10倍。
高带宽、低时延、大通量叠加在一起,会出现许多巨大的机会。
比如智能工厂。高带宽能传输更多的数据,大通量能连接管理更多设备。工业4.0,将大大依赖5G技术。
所以帮助那些传统工厂做智能化改造的公司,在未来大有可为。
除此之外,我还特别看好5G和大数据,和AI等技术的结合。
比如智能交通。大量行驶数据的采集,加上AI的机器学习,结合5G低时延的特点,会加速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。
而5G技术给未来带来最大最大的趋势,是万物互联,是AIoT。
1G时代,我们可以语音通话;
2G时代,我们可以发送短信;
3G时代,我们可以手机上网;
4G时代,我们有了智能终端;
5G时代,这些智能终端会连接在一起,迎来智能社会。
5G对于生活的改变,是更快;但是对行业的改变,是万物互联。5G+AIoT,是未来商业进化的重要方向。
关于5G,快,不是趋势;万物互联,才是趋势。
Robot,机器人。
讲到机器人,就不得不提2019年一部被广泛讨论的纪录片《美国工厂》。
纪录片最后几分钟,一位管理者汇报着工厂自动化的进展:“我下次要做的,就是把这四个人取消掉,因为他们太慢了。”
这个镜头,预示着机器人时代即将大规模到来。机器人一定在某些行业和岗位上,让“人”变得越来越不重要。
我去海尔参访的时候,陪同人员告诉我,工厂本来有192个人从事生产,现在只剩下1个人了。
这个人,还是坐在机房里面,检查着自动化流水线上的设备和数据。
除了海尔,还有很多公司都开始引进和实现自动化。
比如富士康、美的的全自动生产线;比如宝马的无人工厂;比如阿里、京东的无人仓。
而在我们身边,还出现“制鞋机器人”,“炒菜机器人”,“手术机器人”……
(图片来自网络)
也许很多人还没意识到,但是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。
未来已来,只是尚未流行。
作为个人,要去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,人必须比以前变得更重要,才不会被取代。
作为企业,要去思考哪些环节能用机器人提高效率。效率,永远都是商业进步的方向。
一切机器换人能提高效率的地方,都是趋势。
最后,我们再来说说DNA,说说生物科技。
去年关于DNA闯入我们世界的事件,是中国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,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。
没人说得清楚,这项技术到底是上帝创造了人,还是潘多拉打开了魔盒?
但不管怎么说,生物科技迅猛发展,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改变。
在今年中秋,有个新闻很有意思。
双塔食品推出的“人造肉”月饼悄然入市。据说上线1000份,3分钟售罄。
“人造肉”的概念也在今年变得特别火,尤其是因为猪肉价格的疯涨,更让人造肉得到大量关注。
但这不是人造肉第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。早在5月份的时候,被誉为“人造肉第一股”的Beyond Meat就登陆纳斯达克。
而国内A股市场,除了双塔食品,还有很多没被公开提及的“人造肉”研发公司,比如维维股份、海欣食品等等。这些公司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。
未来,除了“人造肉”,还会有更多基于生物技术的食品、药品、产品。这个行业,会孵化成长出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公司。
02
第二股风:结构红利
第二部分,我们讲讲红利。
什么是红利?
红利,就是短暂的供需失衡。
在渐冷的环境中,我们依然有红利,只是看你能不能抓住。如果可以,相信能走得安全一点,稳当一点。
中国当今发生了一些结构性改变,我认为在这些变化中,至少还有三波大的红利:
人口红利、出海红利、管理红利。
第一波红利:人口红利。
我认为中国至少有三次人口红利,我分别称为:供给侧人口红利、需求侧人口红利、高素质人口红利。
第一次即将结束,第二次正在经历,第三次徐徐展开。
第一次的供给侧人口红利是什么意思?
根据毛大庆的数据,在中国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之前,1966-1973,这8年间,中国出生了3.1亿人口,占今天中国总人口的大约22%。
3.1亿。这个数字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。
到了80-90年代,这批人口大约20多岁。充沛的劳动力供给,低廉的人工价格,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,产生难以复制的比较优势。
那个时代的英雄母亲们“生育了”中国劳动力,这些劳动力“造就了”世界工厂。
海尔、联想,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。
第二次的需求侧人口红利呢?
虽然1975年左右,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,出生人口开始下降,但因为出生率高于死亡率,所以总人口还在上升。
今天中国的总人口,将近14亿。14亿,是巨大的需求。
需求侧人口的巨大增加,极大刺激90-00年代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:互联网。
互联网的发展,严重依赖基于人口规模的“网络效应”。
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,互联网很不发达;只有1.2亿人口的日本,互联网不算发达;拥有3.2亿人口的美国,互联网非常发达。
而我们有14亿人口。
根据腾讯官方数据,微信今天的月活已经超过10亿。10亿,比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的人口总和,还要多1倍。
阿里、腾讯是这个时代的代表。马云、马化腾,是这个时代的偶像。
第三次的高素质人口红利呢?
从1978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到2018年条条大路通罗马,40年来,中国有1亿人左右接受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。
中国大学每年都还在扩招,预计在2030年,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将超过2.5亿。
当低生育率导致“供给侧人口红利”消失,快速老龄化导致“需求侧人口红利”减弱,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这些大学生的价值。
未来中国的竞争力,不是低成本制造业,不是大规模互联网,只有可能是真正的技术创新。
华为,是这个时代的代表。时代,会奖赏更多的华为。
作为企业,思考怎样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。
作为个人,思考怎样加入一家科技公司,分享这次红利。
改革开放 40 年,是洼地经济。红利成海,“下海”就能赚钱。
万物互联 20 年,是平地经济。万物结网,“连接”成就枢纽。
未来科技 10 年,是高地经济。科技登高,“爬坡”才能致胜。
—
第二波红利:出海红利
刚刚提到的高素质人口红利,是科技公司的机会。那传统制造业怎么办?
出海。
我关注到一个有趣的现象,不论国内国外,许多企业纷纷出海。比如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去美国俄亥俄州建厂,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跑到中国上海建厂。
为什么要这么做?
因为他们要把工厂建立在目的地市场国。
这样做的好处,是利于快速响应市场,也利于生产成品后最快的运输和销售。
比如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:
福耀在美国的一个主要客户,就是通用汽车。而玻璃这种产品运输难度极大,在目的地市场国建厂,大大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。
再比如,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:
特斯拉很大一部分客户在中国。今年上半年,特斯拉在华零售销量达到25000辆左右。这几乎相当于蔚来、威马、小鹏三家上半年的销量总和。
那为什么现在是出海的好时机?
曹德旺在央视《对话》栏目中,掰着手指头给观众们算账:
美国举国上下在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地位,我做完18万平方米的厂房,大概4000万美金;但是政府补贴给我就超过4000万美金;
美国天然气1立方9美分,只有中国1/5价格;
电价1度电是4.5美分,不到3毛钱,也是中国一半的价格;
油价、汽油价反映到运输成本里面去,也是中国一半的价格;
美国的税,也比中国便宜。
只有什么贵呢?人工贵。
简单一句话就是,在美国建厂几乎所有东西都比中国便宜,唯独人工成本比中国贵。
但你还记得吗,我们刚刚提到,大规模自动化时代即将来临。如果人可以被自动化的流水线代替,人工成本会继续降低,那么在美国投资建厂就是更划算的选择。
所以,未来会有一批以曹德旺的企业家,纷纷出海。
出海红利不仅仅是在美国,还会是“一带一路”的其它沿线国家。宏观国家战略的实现,一定会有微观层面的配套政策。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产能、技术、产品换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机会。
出海,会成为许多企业新一轮的增长红利。
第三波红利:管理红利
如果说高素质人口红利是科技公司的红利,出海红利是传统制造业的红利,那么管理红利,就是所有企业的红利。
因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,我们是不注重管理的。我们关注的是快速攻城掠地。
一二线城市拿下,还有三四线;三四线城市拿下,还有五六七八线。就算全拿下了,也还有每年平均9.5%的总体增速。
那个时候,两个字:扩张。一个字:抢。
在经济景气的时候,“天下就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当经济下行时,“天下就没有好做的生意”。
所以我们过去其实浪费了很多事情,管理上没有那么精益求精,成本控制上没有那么认真。
我们甚至会把这些浪费,简单归结为试错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但现在大环境,已经不允许我们犯错,我们要抠每一个细节,向管理要效益。
你的预算制度完善吗?
成本控制精细化了吗?
组织结构合理吗?……
你的团队如狼似虎吗?
你的复购率提高了吗?
你能留住最优秀的员工吗?……
这些问题,都是管理和效率问题。这些题,你都能做对吗?
很多职业经理人都能做对,因为他们接受过严格的管理培训,知道该怎么做。
但是,很多出来创业的朋友,从来没有做过经理,就直接开始做老板了。
所以,很多人都需要补课,补一堂系统的管理课。
懂得管理的人,能用规则和制度节省更多成本,能用技巧和方法创造更多效益。
系统的管理能力,能创造同行之间的落差,享受“管理红利”。
03
第三股风:商业机遇
第三部分,我们聊聊未来的商业机遇。
我常常会和许多企业家、创业者、投资人进行交流。用他们的看法,校准我自己的判断。
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,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,发现中国在未来还有许多商业机遇。如果你能识别,就能享受少数人才有的机会。
那,中国未来还有哪些巨大的商业机遇?
第一,直播
2018年,淘宝直播平台全年的营业额超过1000亿,相对于2017年,增速超过了400%。
今年双11期间,超过10万商家都开通了直播。
双11全天,直播带来的直接成交额,更是达到了150亿人民币。
怎样才能抓住“直播电商”这个超级大风口?
我多次提到过,可以用“逆序建立品牌”的方式来做。
品牌是一个容器,里面装着消费者的了解、信任和偏好。
建立了解需要投入金钱,比如不断投放广告;
建立信任需要投入时间,比如日久才见人心;
建立偏好需要投入情感,比如真情换取真心。
金钱,时间,偏好。从左到右,越来越难。
但是因为移动互联网,个体时代的崛起,给了很多人机会。比如李佳琦,比如薇娅。
用户喜欢他们的网红气质,让他们首先拥有了偏好,再产生信任,最后帮助品牌获得了解。从右到左,“逆序建立品牌”。
其中最难的一步,是如何从偏好,走到信任。具体怎么做?
以薇娅为例。
首先,用生命选品。
她卖的每一款化妆品,都必须亲测好用。据说她的脸,也因此常常过敏。
然后,售价全网最低。
薇娅把自己的粉丝,称为“薇娅的女人”。薇娅的女人们,只能“宠”,不能“割”。
有一次,薇娅和李佳琦直播撞车,李佳琦同样的东西,比薇娅贵了5块钱。
李佳琦暴怒,在直播间大发雷霆,号召粉丝都去退货。
不仅是薇娅,商业意识觉醒的网红们,都认识到了这一点。如果不能宠粉丝,那是奇耻大辱。
最后,无条件退货。
电子产品坏了,可以退货;零食尝过才发现不好吃,可以退货;我就是心情不好,也可以退货。
薇娅要求合作品牌,必须无条件退货。哪怕用户不讲理。
不讲理的用户有多少,是个概率问题,把概率问题的不确定性,扛在自己的肩上,吃进自己的肚子里,就是要证明,用户信任我,我更要信任用户。
因此,“直播卖货”,是通过捍卫信任,击穿价格,死守权益来“逆序建立品牌”。这改变了传统路径,在这个时代释放出巨大能量。
这次机遇,属于我们,属于薇娅们、李佳琦们,也属于想建立信任的品牌们。
第二,获得、控制优势供给,就可能获得最大市场机会
什么意思?
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,是全球最大生产国。
但是,有一个重大变化也在发生:2019年上半年,中国的消费零售总额已经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第一。
当最大生产国,遭遇最大消费国,会发生什么?
我和投资人李丰聊天时,他给我举了个例子:
《连线》杂志的前主编,写过《免费》和《长尾理论》的克里斯·安德森创立了一家无人机公司3D Robotics,试图干掉中国的大疆。
但是这家公司,从拿到上亿美元投资,到迅速失败,大概只花了12个月的时间。
为什么?
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离生产国太远。
无人机的核心是飞行控制。这是一项需要不断迭代的技术。
身处深圳的大疆,有一个想法,可以一天之内组织供应商开会,然后几天之内做出实验芯片,尝试、失败、再尝试、再失败、最后成功。
这个过程,以天为单位。
但是,离生产国、离供应链远在天边的3D Robotics,却要以月为单位,来设计产品,反应速度可想而知。
所以,当最大生产国,遭遇最大消费国时,会发生什么?
会有大量的消费需求,会通过一些极具消费者洞察的人,快速翻译成供应链语言,然后迅速通过供应链反馈为产品,满足需求。
李丰最后还说了两句话:
每次消费创业的机会都是需求比供给多走半步,只要半步的距离足够大,创业机会就足够大;
供给永远是稀缺的,谁有办法获得优质和控制优质供给,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大市场机会。
你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看,就能明白这两句话在任何一个行业循环发生。
最大生产国遭遇最大消费国,这是属于中国的独有机遇。
第三,“他”经济和“它”经济的崛起
我在网上看见了一张刷屏照片,说中国人的消费投资和市场价值是这样:
(图片来自网络)
少女>儿童>少妇>老人>狗>男人。男人,人不如狗。
大家对男性有刻板印象,男人们泡枸杞是错,过劳胖是错,脱发是错,男人们似乎带着一脸褶子、半身脂肪,连呼吸都是错。
但是,但是,男性的消费市场,不可忽视。
过去3年,唯品会平台的男性用户占比翻了一倍,从2017年开始,男性的线上消费就已经超越女性。
大量男性用户会开始自己买东西了。男同学们也有专属的面膜、面霜了。
我去戈壁徒步的时候,亲眼看见一个男同学,从包里拿出四张“急救面膜”。他还教育我,千万要保护好自己的皮肤。
我判断,未来会有大量为男性专门定制的产品出现,男性也更乐意为自己付费。这个市场,空前广阔。
除此之外,“它”经济,也很有潜力。
因为经济压力,住在格子间,因为生活压力,不敢生孩子,因为心理压力,却又很孤独。
怎么办?
养宠物。
越是有压力的时候,“它”经济越是一种寄托。
在美国,68%的家庭拥有宠物,户均拥有宠物是1.46只。
在日本,38%家庭养了宠物,户均拥有宠物是0.35只。
中国呢?我们只有17%的人养了宠物。而户均拥有宠物,只有0.24只。
这是几乎一定会快速增长的数字。“吸猫撸狗”的人,会越来越多。
背后有什么机遇?很多。
在今天的市场上,有57%是主粮,还有28%是零食,15%是保健品。这里面包括宠物饲养、宠物家具、宠物医疗、宠物美容等等……
“它”经济,在未来会迅速崛起。
最后,银发经济
这是2.5亿老年群体隐藏的庞大机会。
一提到银发经济,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开发养老地产,建设养老院,提供养老服务。
这当然是对的,但是,还不够。
银发一族的刚需,是不孤独、不生病、不掉队。也就是陪伴、健康、自我实现。
银发经济的需求,也是“分层”的。
50岁-70岁的银发一族,需要的可能不是养老院。他们要的是健康活力。他们退休后不工作了,会到处旅行。满足这一群人的社交娱乐,是主要的方向。
70岁-80岁,他们的身体逐渐老化,会有一些病痛,核心需求是轻度照顾。需要居家养老。
80岁-90岁,除了身体的健康管理,可能还需要医疗介入。机构养老、家人陪伴、医药用品的需求更加明显。
90岁以上的银发一族,他们的人生即将进入另一个阶段,这个时候,最需要的是心理疏导,临终关怀。
有些人是病死的,有些人是老死的。
银发经济是未来的巨大商业机遇,但是要明白银发一族的需求也是“分层”的。另外,我还特别建议去日本等国家好好看看,向他们学习。
在那些已经老龄化的国家,避过他们踩过的“坑”,学习他们的经验,更好地为这些老人们服务。
04
第四股风:经济周期
最后,还是要说一个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,经济周期。
也许没有办法展开说太多,但还是希望能多少帮助到大家。
经济周期是客观规律,规律让冬天一定会来,规律也让冬天一定会走。但是当冬天来的时候,要做好御寒的准备,不能掉以轻心。
从1978到2018,中国改革开放40年,中国GDP的平均增幅是9.5%,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在10%以上。
遍地黄金。
但是中国今天的GDP增速,开始大幅度下降。一季度6.4%,二季度6.2%,三季度6.0%。未来,也许更低。
这意味着我们从增量时代,进入存量时代。
当市场没有增量可占,地上没有钱可抢,怎么办?
对于企业来说,一个最重要的建议,是一定要特别关注现金流,把事业建立在生意的基础上。
每一笔交易都是一个小循环,卖出去东西就要赚钱,这是生意。
为了更大格局,更大梦想,打算10年后再赚钱,这叫事业。
这个时候,千万不要用长远收入去承担小部分亏损,更不要拆东墙补西墙。也不要追求100%,200%的增长。每个单元健康,每个动作做对,每家单店盈利,就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相比于大而全,更应该注重小而美。不是要做大做强,而是要精益求精。
所以,也不要盲目激进的投资,先把所有正向现金流的业务死死守住,看看粮仓有多少米,够吃几顿饭。
先吃饱饭,再谈梦想。
当冬天来的时候,不是赢家通吃,而是剩者全得。
对于个人来说,同样一个最重要的建议,是不要轻易换工作,谨慎跳槽。
跳槽,是为了更好的工资薪酬、福利待遇、晋升空间。我们过去也常常能听到某某人在某些大公司来回跳槽,工资翻番的情况。
但是现在情况变了。
今年裁员的事件似乎特别多,很多公司连年终奖也都发不出来,很多人跳槽之后发现新工作还不如旧工作,甚至还出现降级的情况。
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,换工作需要更加谨慎。
待在一家有足够现金流的公司,认认真真交付业绩,大家抱团取暖,一起把业务做得更扎实,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
最后,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,都趁这个冬天,好好学习。
冷,就穿多一点。然后在炉火旁读书,等待春天。
厚积薄发,砥砺潜行。
05
最后的话
2019,是突围的一年;2020,是潜行的一年。
我和你分享了未来可能的技术趋势、结构红利、商业机遇、经济周期。文章比较长,谢谢你能耐心地看完,也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和启发。
谷歌的施密特说过这样的话,正因为危机,所有广告都会更加追求效果,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。
而苹果的乔布斯说,外面有危机吗,我们怎么没有感受到?不论是否有危机,果粉都会买我们的产品。
我们要做的,是把眼睛从天上,放到对面,凝视消费者。静下心来,提高能力,提高效率。
少说话,多走路。
我们会经历冬天,它一定会来,它也一定会走,而冬天里也有属于我们的红利和机遇。每个冬天的句点,都是春暖花开。
2020年,路还长,路还远。
潜行。
白丁学者 » 一文看透2020年「4大商业机遇」